習近平一句「製造業不能丟」騰訊摔掉7個鴻海市值 讓台灣半導體業者背脊發涼

為什麼一家市值原本高居世界第6、亞洲第一的巨獸級企業,會在半年內蒸發10兆新台幣、相當於7個鴻海的市值?為什麼這家公司跌落神壇的背後,是宣告一個中國最「夯」產業正在告別十年榮景,以及一場大規模的產業重整?又是為何,台灣將無法置身事外?

這家在資本市場締造悲情紀錄的主角,是騰訊。橫跨社群、支付、遊戲、音樂、影音、網路文學,且在各領域不是中國第1、就是全球前3,造就騰訊成為全中國、全亞洲市值最高企業的地位。那麼,它到底做錯了什麼?

騰訊其實沒有做錯什麼,而是北京當局對「正確」的定義,忽然改變了。

時間拉回2020年10月31日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《求是》雜誌發表文章,他說自己對「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思考」,寫到「要著力打造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的產業鏈、供應鏈。」這段話,被解讀為「提升製造業」是當前重中之重。

在論及產業供應鏈的段落中,習近平提及:「我國線上經濟全球領先……,」很快話鋒一轉強調:「實體經濟是基礎,各種製造業不能丟。」

答案逐漸明朗,為了「提升製造業」,騰訊、阿里巴巴、百度這些網路巨獸們,都成了障礙般的存在。習近平的文章登出3天後,阿里巴巴旗下「螞蟻金服」上市案,硬生生被中國當局強制喊停。去年12月14日,中國監管總局陸續向阿里巴巴、騰訊等連開3張「反壟斷」罰單。至此,網路巨頭罪名浮出水面:壟斷。

「大陸互聯網業這種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』的競爭久了,其實不利中小企業、微型企業的發展,因為流量和財富只會往少數公司集中,反而擴大貧富差距。」一名去年才從杭州新創圈返台的台灣人觀察。當網路不能創造均富,甚至還擴大貧富差距,引發社會問題,騰訊與網路巨頭們觸犯的「天條」觸及了習近平最敏感的「維穩」神經,網路業瞬間成為政府的眼中釘。

明年秋天,中共將召開俗稱「20大」的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,選出新一屆國家領導人,「2022年,是決定習近平政權能否延續的1年。」台經院兩岸研究中心主任陳華昇預估,在習確定連任前,為了穩定社會情緒,不讓政敵有機可趁,「中共會繼續深化對民間企業的控制。」

在民間業者眼中,習近平這盤資源重分配的棋局,不只牽動資本,也牽動人才。「錢在哪,人才就在哪,」以賽亞調研分析師韓文堯說,「長期來看,如果互聯網的管制持續緊縮,或許中國的人才,會慢慢往高科技製造業轉移。」

一步一步推演下來,習近平的這盤棋,也開始引發國內科技業的隱憂。一名台灣半導體界的下游業者認為,中國政府藉著對網路業開刀、推動產業資源重置。

這對於台灣的影響是,隨著中國「閉門造車」、自建半導體供應鏈的路線確立,中國的品牌或系統廠將提高本土IC設計廠、晶圓代工廠、封測廠的採購比重,慢慢把台商在內的外商排除在外;也就是說,當兩岸在產業上漸行漸遠,「這時候如果是中國客戶占比偏高的台商,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。」一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業者指出。

一海之隔的台灣不能只是隔岸觀火,要留心當中國跟網路盛世說再見,製造業取而代之的可能性。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