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盟「棄守關稅底線」!對美談判內幕曝:曾向日本取經

歐盟趕在8月1日大限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框架,被課徵15%對等關稅,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揭露雙方談判幕後博弈,歐盟已然棄守最初的零關稅冀望,改提議擴大投資美國,另外與川普談判前,歐盟代表也曾諮詢日本建議。

《華爾街日報》28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,27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蘇格蘭自家高爾夫球場,與歐盟官員會晤、為美歐貿易協議進行最終磋商時,他一坐下便要歐盟保證,會遵守承諾、擴大對美投資,他直白詢問,美國如何確保歐洲企業不會不甩雙方協議?在場歐洲官員向他保證這些投資計劃都是真的,川普仍回應:「證明它。」

歐洲官員開始唸出已承諾對美投資的企業名字,他們甚至保證,一旦達成協議,原本計畫中的2000億美元投資金額還會進一步增加。最終川普宣布歐盟的對等關稅稅率為15%,歐盟會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,並分3年採購總價達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。

歐盟改變策略:不堅守0%、10%關稅

《華爾街日報》指出,美歐協議被視為川普的勝利,並且顯示各國如今顯然認為,美國的關稅制度將永遠存在、而非暫時的;另一方面,這項協議也標誌著歐盟思考的轉變:比起透過談判來「徹底」消除關稅帶來的損害,近期談判中,歐盟官員已轉為尋求「降低」關稅對企業的傷害。

報導指出,歐盟接受川普的15%關稅稅率,和最初的立場大相逕庭,3月川普對鋼鋁課稅25%時,歐盟還研擬對特定美國商品祭出報復性關稅;5月美國與英國達成協議、對英國課徵10%關稅時,當時瑞典國際發展合作暨對外貿易部長度沙(Benjamin Dousa)還對此表示輕蔑,稱若歐盟達成一樣的協議,「美國可以預期我方會祭出反制措施」。

但後來歐洲已決定將10%關稅視為最低門檻,因為他們留意到美國官員談論了關稅帶來的收益,歐洲聯盟(EU)主管貿易事務執行委員塞夫柯維奇(Maros Sefcovic)表示:「川普總統非常想要徹底改變全球貿易格局的態勢愈來愈明確,根本不可能回到去年或4月2日以前的狀態。」

歐盟持續與美國談判的過程中,塞夫柯維奇扮演與美國進行政治溝通的重要角色,2月以來他已7度赴美,近幾個月來他持續透過視訊、電話,與美國官員接洽上百小時。

歐盟再改變策略:擴大對美投資、採購

美歐的談判轉捩點出現在5月,當時川普發文威脅對歐盟課徵50%關稅,抱怨與歐盟談判「毫無進展」。歐盟隨後改變策略,向美方提出增加採購美國能源及降低部分美國輸歐商品關稅的提議,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(Jamieson Greer)6月讚賞歐盟提出了「可靠的起點」。

7月12日川普又宣布對歐盟課徵30%對等關稅,這項宣布令歐洲官員相當意外,幾天後塞夫柯維奇接受福斯新聞專訪表示,歐盟已準備好大幅增加採購美國能源,包括石油、液化天然氣及核能,並將斥資約400億美元在AI晶片上,另外,歐盟也考慮在3年內,讓歐洲企業對美國的投資金額達到5000億美元。

知情人士也透露,川普27日與歐洲官員會晤前,塞夫柯維奇也先向日本首席關稅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尋求建議,以更了解可能會發生的情況,他當時得知,日本與川普的最後階段談判超出了表面問題,雙方深入討論協議細節。

x